“RPIR快速生化+加磁高效沉淀”在調蓄池提標改造中的應用
導讀:調蓄池在城市溢流污染控制、黑臭水體治理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在面對既要提升調蓄池的功能和效率,同時項目建設又受制于可用場地面積小、建設工期短等問題,又要考慮項目的經濟效益,項目投資方該如何選擇工藝方案?
2019年8月2日,在由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主辦、深圳市清研環(huán)境科技有限公司承辦,深圳市環(huán)境保護產業(yè)協會、中國水網、深圳市深水水務咨詢有限公司、深圳市廣匯源環(huán)境水務有限公司等單位協辦的“新型高效水處理技術論壇”中,深圳市深水環(huán)境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深水水務咨詢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執(zhí)行董事張偉以觀瀾河口調蓄池提標改造和運營服務項目(該項目為國內最大的調蓄加高標準污水處理設施綜合體)為例,從項目的實施背景、工藝方案選擇、實施效果、項目特色等方面進行了分享,希望對國內截流式合流制體系下的調蓄池定位及建設提供一些借鑒意義。
深圳市深水環(huán)境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深水水務咨詢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執(zhí)行董事張偉
本文根據嘉賓發(fā)言內容整理而成,未經本人審閱。
一、項目背景
(一)廣東省政府對觀瀾河水治理提出了明確的時限要求
觀瀾河流域是深圳市五大河流之一,位于深圳市中北部,是東江水系一級支流石馬河上游段,東江是廣東省重要的飲用水源,觀瀾河水質狀況對下游東江的水質有重要的影響。
觀瀾河企坪斷面(即石馬河從深圳流入東莞的交界處)是廣東省政府對觀瀾河水體達標考核的一個水質監(jiān)測點。2018年之前水質監(jiān)測的結果表明水質氨氮、總磷超標嚴重,均為劣V類,與2018年底水質達到V類水體的考核指標差距較大。
(二)觀瀾河流域水治理存在一些尚待解決的問題
1、雨污分流尚在推進,流域排水系統(tǒng)分流制、合流制并存
對于深圳的排水體系而言,觀瀾河流域這些原特區(qū)外的區(qū)域早期以合流制為主,雖然近年來大量實施分流制管網的建設,但分流制體系還沒有那么完善,還處于分流制和合流制并存的局面。
2、沿河截流箱涵成為污水主干通道之一
在當年觀瀾河流域水環(huán)境綜合整治時,基于分流制的排水體系,設計建設觀瀾河干流沿河截流箱涵以及多座調蓄池,其主要肩負初期雨水的收集和處理任務,沿河截流箱涵兼具流域旱季漏排污水收集和轉輸作用。
由于流域內管網系統(tǒng)的不完善,總口截流較多,造成觀瀾河干流沿河截流箱涵事實上承擔了污水主干通道的任務。
3、流域污水處理能力不足,末端箱涵溢流問題突出
2018年之前整個流域內污水處理廠的建設相對比較滯后,實際污水產量和水質凈化廠的處理規(guī)模存在較大差距。
根據統(tǒng)計,2017年干流實際混合污水總量為95萬m3/d,流域污水處理廠總規(guī)模僅為70萬m3/d,處理能力低于混合污水總量,導致觀瀾河干流截流箱涵末端污水頻繁溢流,對觀瀾河干流水質造成不利影響。
二、項目基本情況
作為觀瀾河流域水環(huán)境綜合整治項目之一,觀瀾河口調蓄池于2014年建成,建設初衷是希望通過截流箱涵將流域內初期雨水收集轉輸到調蓄池調蓄后進行一級強化處理。項目占地面積為3.27萬m2,調蓄容積為21.9萬m3,處理規(guī)模為40萬m3/d,處理工藝為混凝沉淀一級強化。
項目在早期的運行過程中存在如下問題:
1、運行方式為間歇運行:原功能定位為初期雨水調蓄及處理,僅降雨時運行,調蓄處理觀瀾河干流沿河截流箱涵轉輸來的初期雨水。
2、處理排放標準較低:初期雨水經一級強化處理后排河,原設計出水COD、TP、SS為二級排放標準,相對于觀瀾河企坪斷面的地表水V類水質標準而言,排放標準較低,只能最大限度消減污染負荷,對斷面考核達標起到負面作用。
三、項目實施
在這種情況之下,深圳市政府提出實施“觀瀾河口調蓄池提標改造和運營服務項目”,深圳市深水水務咨詢有限公司成為該項目的中標方。
(一)建設目標
改造后,旱季設計規(guī)模為15萬m3/d,雨季設計規(guī)模為25萬m3/d。
旱季主要出水指標執(zhí)行《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IV類標準(總氮除外),雨季主要出水指標執(zhí)行《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V類標準(總氮除外)。
(二)工藝選擇
工藝選擇面臨如下方面的要求:
1、水質要求高:旱季達到地表水準IV類,雨季達到地表水準V類。
2、建設工期短:建設工期不足五個月。
3、可利用用地少:場地狹小,除去高壓走廊下不可利用部分用地,可利用用地不足2.6萬平方米。
從建設周期、用地可行、機制效應等方面對各種工藝進行比較,最終選擇“RPIR快速生化+加磁高效沉淀”工藝。
(三)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主要分為預處理、生化處理、深度處理三段,如下所示:
(四)核心處理單元
核心處理單元分別為RPIR生化池和加磁高效沉淀池,主要功能和特點如下:
(五)出水水質
項目已投產8個多月,運行情況良好,出水主要水質指標穩(wěn)定達到設計標準。
編輯:徐冰冰
聲明: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